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建好示范片区 推动乡村振兴

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3-10-20 08:57

本报评论员

10月17日,全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推进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和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调度会要求,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安排部署下步重点工作。

会议分现场观摩和集中开会两个阶段进行。现场观摩阶段,观摩团先后来到成武县九女集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巨野县柳林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部分村庄、企业,看变化、谋发展,进一步明确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紧紧扭住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这一重要抓手。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与以往推进乡村振兴有何不同?

所谓“片区”,在于打破村与村之间的界限,一个片区往往包括十几个村,多的甚至达几十个村。过去我们抓乡村振兴,用的是传统方法,一个一个建设,体量小、不系统,大多是注重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的变化,乡村振兴的综合效果不佳。建设示范片区就是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相统一,以片区为载体,聚焦“五大振兴”打造出示范样板,再通过复制样板,示范带动,积小胜为大胜,从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不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发展成绩十分亮眼。以此次观摩的两个示范片区为例。成武县九女集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聚焦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构建起了“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融合发展格局,形成了覆盖13个村、4600户、1.6万人,总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的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雏形。依托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九女集镇成功招引华博医疗、俊德生物、万丽服装、辛巴特户外用品等23家小微企业入驻,增加就业岗位2000余个。

巨野县柳林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涉及14个行政村,近年来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一主线,聚焦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群众满意三大目标,深入开展十大专项行动,形成闭环管理。立足实际,该镇建立乡村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回引人才150余名,建设精铭装饰、盛世家具等12个项目,年产值可达20亿元,税收8000万元,增加就业2000余人。

可以说,片区化发展已成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加快塑成农业强市的“主引擎”。

浙江“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示范片区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我市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与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各级把握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以更大力度强化顶层设计、以更大力度发展特色产业、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建设、以更大力度提升治理效能、以更大力度促进乡风文明、以更大力度统筹城乡发展。这六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我市实际,可谓是安排重点突出、要求明确,措施得力。

但是,无论多么科学的决策、多么宏伟的蓝图、多么超前的战略、多么美好的设想,不落实在行动上,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永远不会实现。

首先,我们要突出规划引领。通过实践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是做得好的示范片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科学编制了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建设规划。在今后的示范片区建设中,我们要在详细了解上级政策要求,摸清本地基础条件、存在的问题短板和有利因素等基础上,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内生动力为根本,因村因地制宜,抓村连片、示范带动,持续探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菏泽路径。

再者,我们要确保全面发展。乡村振兴重在“全面”,也难在“全面”。乡村振兴不是“单项冠军”,而是“五个振兴”的全面发展,是全域全要素的“五好学生”,涵盖“三农”工作方方面面。只有全面理顺各个方面内在关联,激发不同环节协同效应,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发展。在示范片区建设中,“五大振兴”可以突出重点、有快有慢,但不能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要齐抓共建,推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振兴各个方面齐头并进,促进示范片区全面发展。

另外,我们还要强化示范带动。打造示范片区的目的,就是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积累经验、打造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本地区乡村发展规律,不能一味求多求快求大,要因村因片因地而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梯次推进,一年接着一年干,推动示范片区由少到多,逐步实现全域覆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苦干实干,是将一切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市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已明、方针已定、路径已清,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锚定目标、狠抓落实,奋力拼搏、苦干实干,全力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强市建设,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